广东十大特色小吃。
1. 蒸肠粉
蒸肠粉是使用。淀粉制作而成,外表洁白光亮,香滑可口是广州人,早餐必吃的主食,正好的肠粉配上生菜或者是各种喜欢吃的食材,味道非常好。
2. 艇仔粥
广州人的粥里面用料都十分丰富,直到亭仔粥里面加入了海鲜、鱼片、油炸、花生等材料制作而成,粥喝起来有着非常鲜美的味道。
3. 炒河粉
广州是非常爱吃炒河粉的地方,广州的河粉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正宗的炒河粉做法也很讲究,在广州当地是属于大众化的美食。
4. 薄皮鲜虾饺
薄皮鲜虾饺是广东传统的点心虾饺的皮儿看上去。晶莹剔透里面包的鲜虾馅儿,味道异常鲜美。一般在广州的酒楼茶楼都能够吃到。
5. 双皮奶
双皮奶是广州地区经典的一道甜点,是用牛奶和水作为原料制作而成,口感爽滑细嫩,味道清甜,双皮奶的做法也非常有讲究,如果做不好的话也是难以下咽。
6. 云吞面
大家在很多电视剧当中都听说过云吞面。广州的云吞面是用面条和馄饨制作而成,里面的面条是煮生面,吃起来爽滑筋道。
7. 酥皮鸡蛋挞
平时我们在蛋糕店里面买的蛋挞,大多都是葡式蛋挞。广州的酥皮鸡蛋挞是比较好吃的,做出来之后色泽金黄是广东有名的传统糕点。
8. 荷香糯米鸡
荷香糯米鸡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是用荷叶包裹着肌肉,再加入糯米蒸制而成,是有名的粤式茶点。
9. 蚝皇叉烧包
蚝皇叉烧包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选是使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放在发面当中蒸制而成,包子带有叉烧的香味,与众不同。
10. 干蒸烧卖
这道小吃是用云吞皮儿加入鸡蛋,作为主要原料,配上生抽、白糖、盐、胡椒粉等调料制作而成,里面的馅料分为猪肉馅和牛肉馅,不管哪一种味道都非常好吃。
介绍一些广东比较常见的下酒菜:
1.熏肉:熏肉是广东人常见的下酒菜之一,口感咸香,非常适合搭配啤酒。
2.港式凉茶:港式凉茶清热解毒、开胃降脂的功效,夏日里非常适合跟它一起来一份凉拌菜或者烤串。
3.五香牛肉干:广东人对于这款经典的肉类零食爱不释手,非常适合配红酒或者啤酒。
4.花生米:花生米有着浓郁的花生香味和口感酥脆,作为下酒菜可谓是不可或缺。
5.水煮牛肉:水煮牛肉以清水为汤底,选用上等牛肉切片沸腾煮熟,再加入姜、蒜、豆瓣酱等多种香料,味道鲜美。
6.鸭脖:鸭脖辣度十足,又香又辣,是下酒菜里面的经典之作。
7.炸鸡翅:炸鸡翅可以说是全世界都爱吃的零食之一,特别是和可乐、啤酒这些碳酸饮料一起食用更佳。
8.虾饺:广东人制作虾饺的手艺很高超,口感鲜美,非常适合搭配白酒或者啤酒。
9.手撕包菜:手撕包菜属于清淡口味的下酒菜,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口感清爽又卫生,且方便携带。
1.粤秀书院
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广东四大书院之首。今日粤秀书院复建于越秀山群岭怀抱之中。为重续文脉,承继道统,书院结合现代人需求,恢复书院讲学、研究、藏书等功能。“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师友在幽静典雅的书院激发思想,成就人生,服务社会。承传“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的教育目标并继续发扬光大。粤秀书院提供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延请中外国学老师、大儒,重现往昔开坛讲学之风,为大众修身参学,安身立命,经国济世,问道天下提供交流参学平台。详细
2.梅州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桥畔。清乾隆十一年(1746)嘉应州知州王者辅创建于东山右麓。有正楼3间,大堂3间,头门3间,左右书房1排。同治四年(1865)毁于兵火。光绪间修复堂庑,但两边书房未复。每年掌教修金、生徒膏火皆由州官筹措。1904年,黄遵宪在此兴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1913年,叶剑英、冯懋度等师生、乡贤在这里创建东山中学。详细
3.菁莪书院
菁莪书院位于广东罗定市罗城镇道前街。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州学正梁炳南和州绅梁翌龙、陈河清称为罗定州印金局,是教育董事会的会所,是广东仅存的乡约书院之一。书院为三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935平方米,有门亭、门楼、香亭、后堂及厢房等,屋脊为高大风火山墙(俗称镬耳)。民国时,粤军所属部队曾多次在罗定驻扎,陈铭枢、陈济棠、蔡廷锴等一批年青军官是书院常客。1925年,罗定农会曾在此烧毁田契,实行减租减息,影响极大。1985年罗定县政府公布为罗定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玉岩书院
玉岩书院原名萝坑精舍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公园内,是一座宋、元时期的书院。该书院收藏有宋代以后名人的题咏和书刻。南宋年间萝岗人钟启初曾在此读书,其开禧元年(1205年)中进士,嘉庆十二年(1219年)告老还乡时建立,与人崔与之在此讲学。元代其后人钟复昌扩建并改现名,成为广州历史最早的书院之一。至明代由于书院不兴,逐渐衰落,在书院东侧建成了佛教的萝峰寺,二者连为一体。1983年8月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18日晋升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庐江书院
庐江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占地1722平方米。书院曾于道光、光绪年间两度重修,其中,光绪年间的重修,耗费白银二万多两,书院建筑之秀美和装饰之细腻仍令人称叹。曾是清代省内何氏家族子弟来广州赴考时饮食起居和温习读书之地。该书院书舍为三排以及南面个别书舍(占地约1300平方米),整体建筑是大小马站、流水井宗族(祠)书院群中保存相对完整的宗族(祠)书院之一。1993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镇隆古书院
镇隆古书院位于信宜市的镇隆镇,那里有岭南地区罕见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一批颇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书院。 镇隆建城于公元621年,从那时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县城的所在地,在唐贞观到宋熙宁的430多年中,它还作过窦州州府。虽然它的辉煌时期己经过去,现在的它只是一条村——信宜镇隆镇八坊村。不过,它却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吸引中外旅客的好去处。详细
7.罗西书院
罗西书院位于广东罗定市泗沦镇中心小学内,始建于清嘉庆七年,同治三年重建,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学堂,属罗定州与西宁县合建的书院,故称之谓罗西书院。书院三进,院落式布局,面积980平方米。建筑均为硬山顶。第一进为山门,左右各有一厢房;进门为天井,两侧连接走廊通侧门。第二进为中厅,中厅四面是天井,两边侧门面向中厅。第三进为后厅,左右亦各有一厢房。整座院落,天井较多,内外相通,有利通风采光。除中央采用可开可关的敞口厅,厢房亦灵活布置成敞口厅,形成“四厅相向”的巧妙布局。厅房用墙柱承重,并根据地形特点采用前低后高,逐进升高地基,更有利排水和采光。书院建于半山上,风景优雅,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岭南乡村书院,保存较好。1985年罗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甲秀书院
甲秀书院位于汕尾陆丰市甲子镇北门内。甲秀书院建于明代,历来为粤东文人会萃讲学之所。 至今院内仍保存着不少历代的石碑石刻。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兴办中学,是个出人才的地方,省市的许多干部以及各个行业的许多骨干,都在这里念过书。擎天石位于甲秀书院的侧边,是一巨石,屹立耸拔,凌空而起,大有欲冲霄汉之气概。巨石腰部,长一方榕,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据说面对擎天石练功,能练出擎天的功力,故以后面石练功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擎天石足有五、六丈高,两丈多宽。详细
9.茂山书院
茂山书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坐落在吴川博铺镇,由晋代王濬创建,距今1700多年,原来是王濬藏书的地方,陈兰彬书“茂山书院”额,历为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1990年茂山书院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茂山书院为土木红砖建筑,悬山顶,进深30米,面宽三开间共27.1米,中间天池宽10.5米,两院各宽8.3米,右边空地一块,总面积约970平方米。民国年间,博铺乡绅捐资改建前门楼,原貌大变,已为近代学舍建筑,高拱门,左右厢。但内部两院,仍为晚清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现为博铺小学校舍。详细
10.昆冈书院
昆冈书院位于广东普宁市洪阳镇昆安村。是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知县萧麟趾应诸生方文灿等的请求而主持创建的。作为普宁置县以来第一家书院,作为讲学会课、培养才人士子的神圣之所,基于乡人令尹“造土心切”,“择地”乃成了至关重要的一项。后以灾毁。乾隆八年,知县萧麟趾,即旧址建昆冈书院。峻宇缭垣,与林峦相映,遂成胜地。如今,书院本身及周围景观也已改旧时态。门楼残破,而其他堂、阁、轩、屋早已难寻,惟有几处古迹文物仍在静静地述说以往,期盼着昆冈书院的精神风范能代代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