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问题部分通常是指在研究开始之前,对现有研究、实践或理论中的不足或挑战进行明确和阐述。撰写问题部分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文献回顾:首先,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2. 识别研究缺口:基于文献回顾,识别出现有研究的缺口或不足之处。这些缺口可能是理论上的、方法上的、实证上的或应用上的。
3. 明确研究问题:将识别出的研究缺口转化为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明确性和可研究性。
4. 论证问题的必要性:解释为什么这些问题值得研究,它们对于理论发展、实践改进或政策制定有何重要性。
5. 问题的表述:在论文中清晰地表述这些问题,可以使用问句形式,也可以是陈述句,关键是要准确反映研究的焦点。
6. 问题的界定:对每个问题进行界定,说明研究的范围和限制,避免研究范围过大或过小。
7. 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如果存在多个研究问题,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以下是一个问题部分的示例结构:
1. 引言
a. 引入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b. 概述文献回顾的目的
2. 文献回顾
a. 总结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b. 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或争议点
3. 研究缺口
根据文献回顾,列出具体的研究缺口
4. 研究问题
a. 针对每个研究缺口,提出一个或多个研究问题
b. 表述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的焦点
5. 研究问题的必要性
论述每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6. 问题界定
明确每个问题的研究范围和限制
7. 问题间的逻辑关系
说明不同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8. 小结
总结问题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方向
撰写问题部分时,要保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同时,要确保问题部分与研究目标和论文的整体结构相一致。
1、哲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依照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也就是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等的理解,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研究工作中关于论点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像是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再深入到本质的研究等。
2、历史的方法
历史的方法比较注意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一般要求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充分熟悉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且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并且能够找出客观对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
3、逻辑的方法
这就需要写论文者必须正确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来对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像是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等进行揭示,同时针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从逻辑上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内在的联系,然后用理论的形态进行展现。
4、假说的方法
虽然是假说,但并不是随意的幻想和碰运气的猜测,是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材料作为基础的,并且还要科学理论为依据,研究者自身要具备活跃联想或直觉感受,能够提出的相对富有预见性、然而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即使这些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结论,但是也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
在论文中设置分节符,可以有效地分割不同的章节,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论文的结构。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
首先,在打开论文文档后,将光标移动到需要进行分节的地方,比如新的章节或附录等。
然后,选择“插入”-“分节符”-“下一页”(或其他符号),即可实现分节符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符号或位置,以满足写作的要求。
此外,在设置分节符后,需要注意检查全文的页码、目录、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是否正确,以避免对格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