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欺诈、匿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格式。
处理方式如下:一是通过法律途径向有关机构申诉。
二是通过协商解决。
三是通过仲裁组织进行仲裁。
四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五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合同无效后,原先的交易不能重新开展,可以采取撤销合同的方式。
此外,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于一些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的合同,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的合同对当事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无效不影响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一、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吗
无效的合同自始至终是无效的,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二、合同无效会导致哪些后果
1、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为了使无效合同双方的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原标的物存在的情况下,应将原物返还。如果原物不存在,根据《合同法》规定,在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应当折价赔偿。
2、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要按照过错的标准承担赔偿责任。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的损失;双方均无过错,则依各自过错轻重、主次、程度来分别承担各自相应的赔偿经济损失责任。
3、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无效合同由于违法了法律法规,一般都可能导致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法律除了要保护没有过错的当事人的利益不因合同无效而受到损害,同时还要强制对合同无效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这种责任有时会超出民事责任的范畴,行为人可能要承担行政甚至是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