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般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具体时间要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的时间点,可具体到几分几秒。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也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古人视其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1. 春雷响,万物长:
这句谚语表达了春雷的响起预示着大地即将迎来生机勃勃的景象。惊蛰节气到来,临往往伴随着雷声震天响,仿佛它在唤醒世间万物,春天到开来了,不要再沉睡了。该苏醒生长了。
2. 惊蛰不藏牛:
意味着到了惊蛰这个节气,天气转暖,不再需要将耕牛藏于室内,而是可以开始耕作了。惊蛰节气也是从古至今,春耕的重要时期,俗话说地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形容的就是惊蛰春耕忙碌的景象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其主要特点是春雷乍响,天气逐渐变暖,气温和湿度逐渐增加,植物开始萌发生长,春耕春种进入最忙碌的时期。此时,气温的上升、降雨的增多、阳光的增强、地面湿度的加大是惊蛰的主要标志。
另外,惊蛰还有一些独特特点,如芒种、入汛的前驱,鱼肚白预示鱼儿上钩,虎出没和蟾蜍鸣叫等传说和习俗,这些现象在民间被广泛传承和应用。总体而言,惊蛰是标志着春季生机勃勃开始的节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