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一个小故事。建安十九年间,既公元214年。曹操第三次越巢湖讨伐东吴之时,正值七月份,天气酷暑,曹操行军途径安徽含山县梅山。当时士兵们都非常渴,但是找不到水源。
曹操看到这种情况,就告诉大家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我们去那里摘梅子吃吧。”
士兵们听了之后,都口齿生津,不再感到渴了 。
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发生在一次行军途中。当时,曹操率领部队在炎热的天气中行进,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意识到这种情况后,他告诉士兵们:“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非常酸甜可口,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曹操的话,都充满了期待,暂时忘记了口渴,继续向前行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和创造力来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名。
解释: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炎热,士兵们口渴得难以忍受。曹操为了让士兵们士气不减,虚构了一个梅林的场景,告诉士兵们前方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好吃。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涌出了唾液,从而暂时解除了口渴的痛苦。这个故事寓意在于激励士兵们克服困难,奋发向前。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即来源于这个故事,意指用想象的方式解除渴望,也比喻用某种虚拟的事物来安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表示在困难或渴望中,通过想象或寄托希望于某种事物,以缓解内心的压力或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