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苏轼食荔枝诗中的芦橘是什么
时间:2025-05-12 21:07:46
答案

苏轼在他的《食荔枝诗》中描述了食用荔枝的美味,其中提到了“芦橘声相煎”,这里的“芦橘”指的是荔枝。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时会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指代同一个事物,这是因为作者希望运用比较生动的表达方式

在这里,苏轼将荔枝比作“芦橘”,表明了荔枝果实外表硬壳坚韧而内部鲜美多汁的特点。苏轼的诗歌中经常运用这种比喻手法,以达到生动形象地描绘食物或其他事物的目的。

综上所述,苏轼在《食荔枝诗》中提到的“芦橘”指的是荔枝,是他用来形容荔枝果实的比喻词。

苏轼题金山寺注释
答案

苏轼的《题金山寺》注释如下:

金山寺: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东晋时所建。

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

就:意为诗句吟成。

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天地忘怀:忘记天地间一切事物和所有忧愁。

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希望这些注释对你有帮助,更多信息可以查询苏轼的诗词集或相关文献。

苏轼鳊鱼赏析
答案

话说苏轼《鳊鱼》这首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终,运用了拟人、典故等多种手法,寓意深刻。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首句描绘出一幅清寂的江鱼浅跃图。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晓日是初升的太阳,光芒柔和,给人一种晶莹剔透之感。

江水清澈,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被晓日的光芒照耀,似玉瓶般光洁。

“游鱼”之所以“似玉瓶”,是因为江清水净,鱼儿畅游其中,形成了一种如玉瓶般澄明透亮的画面。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用拟人手法,写出江鱼因贪食而遭钓钩捕捉的情景

“谁言解缩项”,谁说鱼儿能够缩起脖子就放弃贪食呢?“贪饵每遭烹”,它们因为贪吃饵料,常常被煮熟。

“缩项”和“贪饵”形象地描绘出鱼的特性,也寓意人性的贪婪和执迷不悟。这种描绘既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引用了杜甫和孟浩然的典故,表达了对江鱼被捕捉的悲悯和对自然的敬畏。

“杜老当年意”,借用了杜甫的诗句“杜陵野客不曾识,应是造化无心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临流忆孟生”,孟浩然曾经在《宿建德江》中写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

苏东坡引用孟浩然的诗句,意在致敬前贤。

“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江鱼被捕捉的悲悯和对人生的感悟。

“吾今又悲子”,我再次为这条鱼感到悲伤。

“辍筋涕纵横”,为此停下脚步,眼泪纵横,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

推荐
© 2025 偶读知识网